校本课程优秀案例范文篇1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教案要求
1.教案必须手写详案,书写认真,不准出现一页一课时,甚至一页几课时教案的现象,杜绝使用旧教案。
2.教案内容要求: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独立设计、编写教案,设计符合课堂教学实际的课堂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性,严禁抄袭成品教案。
3.教案设计要体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设计要有梯度,分层布置,作业内容要具体(如:第几页第几题),做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教案必须环节齐全,具体包括:教学时间、总课时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5.复习教案要有计划,按章节复习时要有重难点,典型试题要有举例和分析。
6.规范校本课程教案。本学期始,用统一设计的教案稿纸书写。体育、美术等教案提倡用简笔画等形式,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每学期进行一次校本优秀教案展评,颁发“校本优秀教案”证书。
二、检查方式
教案检查采用教研组长检查和教导处统一检查两种形式相结合。
三、检查时间及方式
1.每周教研组活动时间由教研组长检查签字并做好记录。教研组长签字每学期不少于14次(毕业年级毕业学期不少于10次),若教研组长签字不足数,不予评定为优秀教案。
2.主管教导副主任每学期检查四次:
(1)开学第一课时必须要有统一的教学进度安排,由组长检查签字后按组按级交教导处检查并签字盖章;
(2)每月由主管教导副主任组织检查一次(期中、期末定期检查),并填好《教案检查记录表》,按照优秀30%,良好60%,较好10%的比例做好等级评定,并及时做好教案检查通报。
四、优秀教案标准
优秀教案必须具备下列要求:1.教案环节齐全;2.重点突出;3.书写工整,布局设计有艺术性;4.教案详实;5.重视课后反思。
校本课程优秀案例范文篇2
案例一:师资短缺,左右为难
某校为了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将地方戏曲剧种吕剧引入了课堂。但是由于缺少专业的吕剧教师,只能由学校的音乐教师和外聘的民间艺人任教。孩子们倒是对这种与众不同的学习内容非常喜欢。可是音乐教师却叫苦不迭,本来课时量就不大,现在又凭空增加了很多,而且还要现学现卖,况且这种戏曲唱腔的学习也非易事。再就是外聘的民间艺人来学校任教,学校要支付一定的薪酬。如果由学生来承担,就违反上级某些收费规定;如果由学校来负担,这确实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去留之间,左右为难。
思考:有位校长说:“我们也想开设一些地方传统文化课程,但没有教师和教材,我们也无从下手。”的确,师资问题是制约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瓶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学校要主动和社会上的一些文化团体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一些传统文化名家或者非遗文化传承人来学校授课,以保证教学质量;其次,学校要深入挖掘本校的教师资源,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与培训,逐步培养出一批校内的传统文化教师,以满足教学需求;最后,上级政府或者财政部门要给予学校对外合作与教师培训以必要的资金支持,让学校有更多的底气和能力将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引入校园。另外,相邻的学校也可以通过抱团合作开展活动,通过优势师资的校际走教方式,实现师资的互补和资源的共享。
案例二:盲目引入,追风逐利
一次培训会上,朋友谈起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话题,朋友对他们学校的做法满腹怨言。前几年盛行经典古诗文进课堂,他们学校就轰轰烈烈地搞《三字经》《弟子规》……后来,周边的很多学校又开始搞起了书法、戏剧什么的,于是,他们学校也不甘示弱地让学生学起了围棋;而今又开始酝酿着如何将中华武术引入课堂了。还不止如此,每换一种“文化特色”,学校都邀请各级领导到校“指导工作”,并且大会小会地宣传学生获得了什么等级奖励,学校打造了什么文化品牌,传承和发扬了什么优秀文化……
思考:传统文化进课堂不是搞噱头,更不是作秀。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说:“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应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科学规划、统一安排,让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融合起来。”首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我们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易于学生接受和学习。其次,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地方特色文化是地域发展历史的缩影,选择这样的文化内容有根基,有资源,有氛围,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拓展。最后,要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不管选择哪种文化内容,其最终目标依然是育人。能够培育学生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完善学生道德修养的文化内容应该成为我们的首选。当然,传统文化进课堂贵在坚持,切莫朝令夕改,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案例三:操作随意,有形无实
在一次县域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某校长介绍说他们学校打造了“太极拳进课堂”的特色课程,在各年级都开设了太极拳课,学生人人喜欢太极拳,人人会打太极拳。现场参观环节,该校确实随处可见有关太极拳的知识图片,学生也做了精彩的表演。但是在问及学校有没有专门的太极拳课程教材、有没有各年级段的教学工作计划、有没有指导学校太极拳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等问题时,答案却都是否定的。所谓的“太极拳进课堂”,无非是体育教师学了套太极拳招式,然后学生照着学了学做了做而已。
思考:既然是传统文化,一定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也一定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核,如果我们的工作有形无实,花拳绣腿,根本无法实现主席所提出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的目标。作为学校,首先要结合传统文化的内容,按照学段或者年级段进行科学划分和设置,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建立一套比较系统的教学流程。其次,要明确各年级传统文化教学的目标计划,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要有整体规划和阶段目标,构建一套较为完备的目标体系。最后,要定期邀请相关名家或学者(而非领导)对学校的传统文化课堂教学进行论证和指导,以保证我们的教学工作向着定位更准确和方式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案例四:评价滞后,关注度低
某校在学生各阶段的学业水平测评中,都把“传统文化”这门地方课程定为开卷甚至是“免测”科目。本地中小学使用这一套必修的山东省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材。这套教材涵盖了国学经典、风土人情、民谣谚语等各方面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内容,可以说对于学生了解家乡历史,增强爱国情感,提升人文修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虽是必修课程,可很多学校实行的却是“自修”甚至是“免修”,由于其不参与上级对学校以及学校对学生的学业考察,因此,这门课程一直未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与认可。
思考: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研究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标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的督导范围,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作为学校来讲,首先,要给予传统文化课程以高度关注,开足课时,建立健全专门的课程研究团队,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其次,要尝试和建立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传统文化学习水平;最后,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业务培训、专业赛课、评先树优、职称晋升等方面,要给予传统文化课程以同样的关注,以不断提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校本课程优秀案例范文篇3
1.加强教学规范管理
抓实、抓细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学科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在常规教学管理的内容上突出重点,全面实施新常规要求,着力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要加强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实行月查,期中查和期末查三管齐下。
2.全力建设教师队伍。
1、本学期组织教师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专题培训学习,各学科组开展新常规解析式培训,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在县教育局骨干教师评选中,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何林老师被评为县骨干教师、金静琼老师被评为县骨干班主任。
2、注重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到本学期止,所有教师全部完成90学时培训,5年一轮的学时培训全部完成并合格。
5、加强教育科研工作。
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上级、优秀案例、优秀论文评选、课题研究和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送教下乡等活动,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方式,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带动和促进教师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1、积极组织全校教师参加教师读书活动,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县级评比。
2、组织教师参加县优秀案例评比,新常规教学设计评比。
3、利用一师一优课平台,组织老师进行晒课,本学期晒课率达到40%,超额完成任务。
4、继续推进3+X结对帮扶工作活动,4月份和5月份分别和枫林福和希望小学、金瓯学校进行了教学联谊活动。并与他们学校的老师进行了名师帮扶结对活动,为后续的活动搭建平台。
5、承办为期两天的县首届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活动。
【校本课程优秀案例(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7-04
[精选]暑假旅游日记20(整理12篇) 2024-07-03
万圣节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2
初二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1
生物技术趋势报告(收集3篇) 2024-07-25
校本课程优秀案例(收集3篇) 2024-07-25
战争论读后感(整理7篇) 2024-07-25